孙君:乡村运营,是死是活?
  • 美丽乡村 消费177元 2019-10-15 19:35 19:35 weixin
8120
0
摘要
乡村运营,本质上是城市资本与农民竞争。政府财政与乡村土地竞争,不是城乡反哺乡村,而是乡村在继续反哺城市,不然“十九大”怎么会提出“不忘初心”呢?

所谓乡村振兴,对一个村来说,不仅仅是办一个加工厂,几户民宿,几家农家乐就是就可以振兴了。更不是企业搞几个日照大棚,办一个田园综合体就是运营,那些是企业的事。这些离乡村振兴还很遥远,远的有点南辕北辙。

【正文】
乡村运营,本质上是城市资本与农民竞争。政府财政与乡村土地竞争,不是城乡反哺乡村,而是乡村在继续反哺城市,不然“十九大”怎么会提出“不忘初心”呢?
今天的乡村产业振兴,必须以农民为主体,还权于村支两委,解决以政府为背景下的“村投”公司,村集体为核心。以金融为先,人才跟随,产业其后的乡村运营模式。否则,所有的文件与政策都是在错误的方向中,做正确的工作。


 一 
常识更靠近科学
乡村运营具体表现是:耕读+伦理+教育+宗祠+传宗接代。城市人的运营是:企业+市场+品质+竞争+利润最大化。各自的站位决定了各自的目标。
自古中国乡村干部都是乡贤乡绅,很像官员,懂传承有格局。今天,很多官员像商人,不懂农业自然就没有战略,丢了初心伤了农民,违背常识,帮忙又添乱 ,离乡村治理更加遥远。
农业,天地之作。
农村,睛耕雨读。
农民,家祠合一。
因为不懂,举步维艰,今天乡村负担已代替运营:242项部门任务,35块牌子,6张公示栏,比十年前的乡政府机关味儿还浓......
政治也好、道德也好、经济也好、良心也好,一切都是如此。所谓一切,包括政府,都会在食物(粮食)危机面前荡然无存,不足挂齿(摘自《中国农业行业最大的劫难是什么?》)
 二 
政策与银行的背后
所谓乡村振兴,对一个村来说,不仅仅是办一个加工厂,几户民宿,几家农家乐就是就可以振兴了。更不是企业搞几个日照大棚,办一个田园综合体就是运营,那些是企业的事。这些离乡村振兴还很遥远,远的有点南辕北辙。
所谓现代农业园区、田园综合体、设施农业的背后是,是把竞争的对手转向农民。
企业平均每投入一个设施大棚农业,国家项目资金,银行贷款,约占资金总量70%,政府投入乡村企业越多,农业失业就越多。在多年与农民竞争中,乡村投入6亿,约有8000~1.6万会农民会逐步背井离乡,失去市场与耕地。平均5~6个村庄渐渐空心化。近千亩土地在3~5年之内土壤污染、有机质含量严重下降,生态系统会失去控制......
政府投入企业,规模化,产出高,这没有问题。关键是要兼顾小农经济,保护中国80%小农户,这个群体就是“初心”。这应该是政府投资与支持的重点,而不仅仅企业。尤其是在资金、市场、就业、收入等,作为政府要有战略与全局概念转向小农经济与家庭农场。
今天,小农真的很弱,在强大的政府、政策、专家学者、企业、银行、文明人的联合行动下,什么样的小农能活下来?
农民不准进城卖菜、不能养猪,生火做饭,生火取暖,禁烧秸秆,农宅入市、点状供地、田园综合体、双清双堂、实施大棚、无土栽培等,这些制度与政策年年出月月有,都是不经意下在抢农民市场,赚农民土地钱,争取国家项目资金,使小农经济几乎80%年轻农民被迫背井离乡。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,农民谈“产业振兴”,谈“乡村运营”离梦很近了。


 三 
垃圾与农产品
中国农业就是在这样一个潜移默化进入“乡仇”,合理合法合规中把全世界公认的“农耕文明”给逐渐淘汰,把城市人梦寐以求的农民菜园子清除了,迎来的是标准车间产品的农产品。
渐渐的文明人开始不喜欢吃车间生产的食品,更喜欢小农的土特产,与四季相伴的非标准的,有温度的小农产品。
设施农业、大棚农业、智慧农业、温室日照等,在未来十年内,这些“绿色农产品”会成为“垃圾农产品”的代名词,文明人已在崛醒,“一产时代”开始苏醒,消费者会做出选择。标准与制度没有道德与良知支撑,运营如同暴力。
 四 
运营与乡村中国
周家庄希望之一
近日参观了河北晋州周家庄乡“中国最后的人民公社”。这里依然是人民公社时代的产物,那里的许多社员仍依赖着集体计划经济生活,记工分、分口粮、集中耕作、统一分配是周家庄的主要劳动形态。
第一任村书记雷金河,目前是他的孙子雷宗奎任村书记,这里的村民并不是太富裕,在村里种田的人,人均年收入在3.6万多元。可务农,也可进城打工,也可半工半农,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,小农经济与规模经济并行。全村绝对做到老有所养,寿终正寝。小病不出村(看一次约10到15元)大病不出镇(约100万元),可报销95%。村里没有退休与下岗之说,村里没有偷盗、高围墙、防盗窗、赌博、严重的贫富不均,这些才叫乡村运营,也是真正的村庄治理。这是政府想往的,也是农民想往的,更是国家该做的。
堰河村精神之二
2003年在湖北省谷城县五山镇支持下和村书记闵洪艳的助力下,“自下而上”村庄自治,推动“五山模式”新农村建设。
这个村从2003年人均2650元,到今天人均2万多元,村里有自己合作社,村旅游公司,“堰河乡”品牌,有完整的幼儿园与小学(三年级),有茶坛、庙宇、土地庙。80岁到8岁都有事做,很多乡贤乡绅返乡。全村十几年坚持垃圾不出村,污水不入河。农田完全掌握在村集体手中,男男女女,老老少少都忙忙碌碌,村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富裕,可是却是我最喜欢,最像农村的村庄,安静、男耕女织、鸟语声声、乡宿民宿、酒吧乐园、展厅会议中心等,与城市没有差距。
“先生活后生产”是农民向往的生活,具有持久性的乡村运营。村现任书记与村第一任书记都姓闵,他们都是村民心中最信任的人,他经常像毛主席一样,挥挥手说“农民精神与艰苦奋斗”成为这个村的最要财富。
他说经典语录“我没有水平,可我绝对没有水分”。
郝堂村的探索之三
2011年,我与李昌平等在平桥区政府的引荐下进驻郝堂村,推动“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”,村庄与旧林改造。以生态修复,资源分类,内置金融,乡村教育为主导,全面系统打造“郝堂模式”。
今天全村85%的年轻人回来,闲时农家乐,忙时务农,这里的村庄以艺术家的视觉,文化的语言,激活旧村的乡愁,引入“自上而下”的郝堂村模式。2003年全国美丽乡村综合评比第一名,全村重点(红星组)形成典型村落运营。男人做旅游,女人做家务,老人做些农活,儿童陪伴老人。
农民以自我配置吃、购、游、娱、住、乐的产业结构。年接待游客约80万人,村集体有较强的经济实力,有成熟的内置金融组织,年轻人的村干部占70%比例,80%年轻人回来了(因为回来多了,目前有点乱),这才是城市人“采菊东篱下,回家到郝堂”。

与时俱进袁家村之四
中国当下最成功的乡村运营模式之一,也许就是中国未来乡村方向。其核心是村干部心中有村民,耕者有其田,村“两委”稳定,有小学,祠堂,庙宇,旅游、乡村运营。村庄保持着人民公社、分田到户、社办企业、市场经济、新农村建设等各个时期的发展烙印。
万变不离其宗,走共同富裕之路,共享改革开放成果,坚持村集体领导下的乡村治理。前任村书记与现任村书记是一家人,公平公正,自律奉献的袁战武家族的风格,也是乡村文明的本质。“自力更生,奋发图强”是毛泽东时代的宝贵遗产,他们一直死死坚守。团结才是力量,这是铁的定律。他无意中说过一句乡村振兴秘诀“因为政府放手,我们才奔向小康”。
中国梦,农民梦之五
大寨村、华西村、滕头村、何斯路村、南街村等历经30年乡贤乡绅治理中国模式。他们依然能保持初心,他们没有发大财,可以幸福指数直逼一线城市。乡村从来没有一个村干部上“富豪榜”,共创共享是农业文明重要目标,也一定是未来城市文明人的凯模。
北京绿十字与农道联众与政府共建的樱桃沟、桃源村、田铺大塆、雪山村、下虎叫村、南衙村、土城村、金岭村、小提村、高椅村、清水村、裴李岗、月坝村、辉山村、龙韵村、高村乡等,这些村(县)虽然还不完美,可是他们已勇敢的迈出第一步,乡村要像乡村,农田要有农民,村里要有集体经济,村委会要有集体资产,在阳光雨露下种田,关键是种田能养活自己。
今天,只要老老实实种田的人是养不活自己的,大家都想着走捷径,投机取巧,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,这绝对不是方向。
在这样一个环境下,从政府与农民都在觉醒,乡村运营己慢慢修复,传统农业也渐渐与现代农业融合。
中国一直依靠的是农业,依赖的是农民。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“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,等不来,也送不来,要靠广大农民奋斗”。当下很多官员依靠的是老板,远离的是小农。这就是战略与格局问题,更多是“小姐”心态。关键还是对乡村运营的错误认知。
乡村振兴路慢慢,政治家心中一定要有农民,不然不如回家卖红薯。

7
赏礼
赏钱
收藏
点击回复
      全部留言
  • 0
更多回复
      你可能感兴趣的主题
恢复多功能编辑器
  • 3 1
  • 湾区小镇
        圈内贴子46
    • 聚合圈成员21
    推荐内容
   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
    本圈子内的新贴

    通达信
   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: